News&Dynamic
建筑五金、幕墻行業資訊動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創新”,內容涉及科技、人才、文藝等各個領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無論是在推進改革中強調“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還是在經濟轉型中提出“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在習近平同志的執政思路中,“創新”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重視科技的歷史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恩格斯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鄧小平同志對科技作用的著名論斷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代以來,中國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為什么?其實,不是輸在經濟規模上,而是輸在科技落后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極大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拼投資、拼資源、拼環境的老路已經走不通。老是在產業鏈條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線”的底端摸爬,總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環節而占領不了附加值高的研發和銷售這兩端,不會有根本出路。塊頭大不等于強,體重大不等于壯,虛胖不行。我們在國際上腰桿能不能更硬起來,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決于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這件事,等待觀望不得,亦步亦趨不行,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勁頭,快馬加鞭予以推進。當然,科學發展是不可能一萬年的事情朝夕就辦成的。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